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疫情缘何进入“加时赛”?

马肃平 健言 2020-10-20
东北发生的多起疫情都因输入病例继而造成本土病例的聚集,甚至出现了跨省传播。“超级传播者”频现,1传40+、1传80+,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疫情高流行期间的国内其他地区也极为罕见。哈尔滨“1传80+”疫情、牡丹江院感事件中,院内感染是关键一环,失守的都是当地明星医院。“每家医院、每个接诊医生的水平不同,未必都能做到早识别,哪怕是明星医院。”核酸检测能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争取时间。“吉林舒兰的聚集性疫情提示我们,核酸检测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

责任编辑  曹海东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2020年5月13日,吉林站工作人员在劝返来吉林站办理乘车业务的旅客。(新华社/图)
 
“封城”再次出现了,这次是在舒兰市——一座满语音译为“果实”的吉林省辖县级市,走路半个多小时就能逛完。
曾经,很多当地人调侃,“新冠病毒都找不到舒兰这个小地方”。2020年5月7日,舒兰市公安局的一位洗衣工,打破了吉林省保持了73天的本地“零新增”记录。
疫情很快传到八十多公里外的吉林市,两市接连“封城”。武汉曾经的防控措施,两个月后在这里接连重现——客车、火车票全部停售,复课一月的毕业年级学生高喊“加油”走出校园,重启网课模式。5月11日,舒兰宣布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市1103栋居民楼、1205个村屯全部封闭。一周后,管控升级,每家2天可指派一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限时2小时。
12天传染45人,舒兰的感染链还在变长,波及沈阳、长春,感染源依旧成谜。
没人想到,在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之时,东北会被拖入“加时赛”。武汉“解封“之前,无论是吉林省还是辽宁省,累计确诊病例都没超过150例,放眼全国都算得上防控的佼佼者。但先是4月初,一起境外输入关联的聚集性疫情打破了哈尔滨的平静,最终导致80余人感染。4月下旬,黑龙江另一城市牡丹江又发生一起聚集性传播,至少14人直接或间接感染,医院再次成为重灾区。
始于5月7日的舒兰疫情也是一起聚集性疫情,疫情在3天后传到了隔壁城市辽宁沈阳。当天,连续几日无新增的黑龙江再上榜,是此前已确诊病例的同病房密切接触者。至此,东北三省5月份在全国疫情地图上集体亮相。
很多人将东北疫情反弹归因于输入性病例。据新华社报道,从3月21日绥芬河市开始实行回国人员入境就地集中隔离,到4月7日该口岸通道临时关闭,入境共计2497人,累计确诊377例。而同为口岸城市的上海,疫情初期每天有1.4万名人员入境,截至5月17日,却没有发生一起由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
“东北的输入性病例是主要的,但本土聚集性疫情的暴发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正在舒兰指导防控工作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公众防护意识淡漠、医院没守住、流调难溯源,多重因素导致防控体系层层失守。

-1-

“悬案”待溯源

5月14日傍晚,吉林省内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下班路上被紧急召回,连夜驰援吉林、舒兰两市。位于吉林市丰满区的465医院清退了所有患者,被征用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有了武汉的抗疫经验,救治不再是最大难题,难点在于传染源追溯。
户籍人口六十多万的舒兰不是口岸城市,但绥芬河和满洲里口岸的境外输入压力,同样波及到了这里。舒兰有近万人在俄罗斯经商,莫斯科华商聚集的大市场里,很多打工族都是舒兰人。舒兰市卫生局副局长于庆祝曾公开表示,4月8日到4月30日,共从两个口岸接回俄罗斯入境的舒兰籍人员308人,其中确诊的8人在吉林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其余300人都在舒兰市隔离。
4月黑龙江疫情反弹时,吉林省领导提前给位于两省交界处的舒兰打了“预防针”,要求当地必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必须做细做实做到位。“现在正是春耕季,省领导专门从农业调研里抽出时间去了舒兰,开了会,该提醒的都提醒了。”一位吉林省政府内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一周之后,疫情还是来了。舒兰市公安局的女洗衣工虽然是当地首个确诊病例,但至今这是个“悬案”:没有省外活动史,暂时也没有境外、重点省份返吉人员接触史,感染源成谜。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仍在进行。吴安华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舒兰市公安局有九十多位民警参与了回国人员返乡的接送,可能是某一环节存在疏漏,导致疫情在公安局扩散。
“点对点”转运在5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被指存在漏洞,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介绍,舒兰在承担入境人员转运的工作中,集中隔离点的工作防护意识和能力还需提高。
5月15日,舒兰市委书记被免职。一天后,吉林市卫健委副主任、舒兰市卫生局局长、舒兰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等5人被免职。

-2-

“不要聚餐!不要聚餐!!不要聚餐!!!”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东北发生的多起疫情都因输入病例继而造成本土病例的聚集,甚至还出现了跨省传播。“超级传播者”频现,1传40+,1传80+,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疫情高流行期间的国内其他地区也极为罕见。
疫情还呈现高度的家庭聚集性。舒兰警局的洗衣工被感染后,病毒迅速在其家中蔓延,其丈夫、大姐、二姐、三姐、三姐夫相继感染。
聚餐成为多起聚集性疫情的诱因,确诊者的足迹遍布家里、山庄、饭店、馄饨摊、烧烤店……吉林市卫健委公布的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显示,至少7名感染者曾和同一确诊病例聚餐。
很少有人注意到,黑龙江在2月底就曾“意外”地成为疫情重灾区。当时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是唯一累计病例数突破400的省份,周边的辽宁、吉林病例数均不到150。春节期间,黑龙江多地市亦通报了数起因家庭聚集而引发疫情的案例。一位武汉返哈的学生多次聚餐,导致一家九口全部确诊;齐齐哈尔一患者瞒报出行信息,多次外出串门聚餐致使多人感染,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黑龙江日报》2月7日曾发表快评《家庭聚餐就是火药桶》。文章写道,家庭聚餐是近期我省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较快增长的主因。当时元宵节将至,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强调了三遍:“不要聚餐!不要聚餐!!不要聚餐!!!”
舒兰的疫情传播到辽宁沈阳后,沈阳市卫健委公布了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可以发现车站、饭店、按摩店、单位,全都是人群密集的场所。有网友不解:“深夜11点去按摩店逗留10分钟是什么操作?”
5月18日,在舒兰市通机小区,工作人员为出入居民测温登记。(新华社/图)
5月14日,舒兰全城寻找去过华清浴池者。这家浴池此前有2人确诊感染,防控部门要求这期间到过浴池的人进行隔离和报备。
不同于南方澡堂里的小隔间,东北浴池是个空旷的大堂,所有人“赤诚相见”。除了冲澡,还有搓澡按摩、拔火罐、修脚等休闲项目。浴池空气流通不畅,很难保持社交距离,这种私密场所的筛查难度更大。3个月前,黑龙江鹤岗一名患者在被确诊前,就曾逛街、洗浴、吃串,足足“疯狂”了8天。
“扎堆唠嗑聚餐,比锅包肉还能代表东北。”哈尔滨的一位市民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东北人家庭观念比较强,重视感情维系,有事没事经常串门、吃饭,哪家人有困难,也会召集大家聚一起想办法解决。每逢节庆,更像是一场大型的亲情、友情“团建”。
“聚餐感染的例子提醒我们,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吴安华说,从社会学角度考虑,要求亲戚间完全不走动并不现实。聚餐之意也不只是吃饭,更重要的是近距离交流。如何做好防护,又不影响正常生活,吴安华觉得“挺难”。

-3-

失守的院感防控

复盘哈尔滨“1传80+”的疫情,院内感染是关键一环。失守的不是小医院,而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哈市二院),前者医疗水平在黑龙江雄居首位。牡丹江院感事件中,被通报的康安医院亦是当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

4月16日,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的吴安华结束援鄂后的隔离,赶赴黑龙江指导疫情防控。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无论是有症状还是无症状感染者,早发现、早隔离都是最理想的状况,“但每家医院、每个接诊医生的水平不同,未必都能做到早识别,哪怕是明星医院。”在黑龙江进行感控培训时,吴安华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医护人员如何尽早识别出新冠患者,同时做好自身防护。

87岁的感染者陈某是哈尔滨聚集性疫情链条上的“超级传播者”。陈某因脑梗塞到哈市二院就医,没有发烧症状,也没有核酸检测。4天后,陈某因发热被转至哈医大一院。“看过他随身携带的一张肺部CT片后,接诊医生会诊后都觉得不像,诊断为坠积性肺炎,没有考虑他是新冠肺炎,放进了急诊科。”吴安华回忆。

当时,黑龙江本土确诊病例首次“清零”,全省医疗机构于3月底全面复诊。分时段预约、一医一患一消毒,新入院患者单人单间,排查结果正常转入普通病房……该有的防疫措施基本都有,但医护人员普遍松懈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着陈某转院。

急诊科的值班人员一看发热门诊已经排查过了,也按照坠积性肺炎的判断,将陈某安排住进了呼吸科。呼吸科病房原本是8人间,由于疫情期间要扩大间隔距离,每间病房的患者缩减到4人。除患者外,病房每天还有七八名陪护,30间病房大门敞开,医护仅戴着口罩在各个病房间穿梭。这起院感共致使两院同病区70名患者及家属、陪护人员、医护人员被直接或间接感染。

事后,哈医大一院自查发现,陈某陪护人员多达3人,没有执行“一患一陪一证”的规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李六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陪护人员的行踪轨迹需要向医院报告。如果陪护不能固定人员,医院可以取消患者的陪护资格,这样会减少医院与外界交叉感染的风险。

4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点名批评了哈尔滨、牡丹江的院感事件,“持续时间长,感染病例多,社会影响恶劣”。这样严厉的措辞,并不常见。

被点名之前,黑龙江当地已经进行了一些整改。医院防控全面升级,病房实行分区管理——病人如果因急诊住院来不及核酸检测的,会被安置到A区缓冲。经过检查没有异常的,会被转移到B区无异常患者区。C区属于隔离区,患者一旦出现了发烧、肺部CT问题等异常情况,会被立刻转移到这里隔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位医生发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图片显示,5月7日,乳腺外科的走廊空无一人。医院取消了探视,按照“一患一陪护”的规定,如无特殊情况,病人和家属都不得走出房间。

不惟黑龙江,整个东北的医疗系统骤然紧张起来。吉林省内多家医院取消了现场挂号,开始实行新的住院患者及陪护管理制度。大连市卫健委甚至禁止来连不足14天的黑龙江人入院,急诊患者必须经过发热门诊排查,然后隔离治疗。

“院内感染的基本面都是因为麻痹大意。”前述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的医生认为。然而,如今看似高压的防疫措施仍有漏洞。

在吉林省5月16日通报的新增病例中,再次出现医护人员的身影。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一科的一名护士在得知家人的同事被确诊后,主动向医院报告,并接到医院的隔离通知。奇怪的是,她既没有被立即隔离,也没有单独的车辆将其送回家:该护士先乘公交车去药店买了眼药水,然后再搭乘三轮车返回。

该护士被确诊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发布紧急通知:医院停止收治住院患者,已经住院的患者及陪护,需持有3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出院。


-4-

核酸检测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3支“中”字头、5支省级支援队伍共五百余人已经到达吉林市,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核酸检测。“吉林舒兰的聚集性疫情提示我们,核酸检测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5月17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两市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次密接人员、一般接触者成了核酸检测优先考虑的对象。核酸样本采集速度正在加速,5月16日-18日已经采集送检超过4万人份。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市儿童医院、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暂停了门诊的核酸检测工作,理由是“第三方医检机构要承接政府的分配任务,检测能力有限”。目前,只有吉林市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等少数几家医院开放针对普通人群的核酸检测。
“省政府压力太大,紧急找了第三方帮忙。”一家第三方检测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压力既来自于检测能力不足,也来自于高层“督战”。据新华社消息,5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结束在黑龙江的调研后并未直接回京,连夜赶赴吉林。
核酸检测能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争取时间。和吉林一样,黑龙江检测能力一度远不能满足需求。
“疫情最重的二三月份,患者入院只要抽血化验、做肺部CT,并没有要求做核酸检测。只要这两项没有异常,就可以收治病人。”现在想来,哈医大一院的一位医生仍觉后怕。
当时,黑龙江全省医疗机构主要依托各级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多数医院不具备检测条件。医务人员对发热患者诊疗时,盲目依赖临床经验和影像学检查,未能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导致误诊漏诊。
哈尔滨市因聚集性疫情反弹被约谈后,住院患者的筛查已经严格起来——核酸、血清抗体、抽血和肺部CT一样不能少。
起初,检测能力并没有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黑龙江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二级调研员赵昱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一些住院患者要等待两三天,才能拿到检测结果办理入院,这增加了风险和防控压力。“床排到了,核酸检测结果没出,不能住院;结果出来了,排床又过期了,又要重排。”一位患者家属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要想在一个化疗周期内顺利住院,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截至5月6日中午,黑龙江省已有62家三级医院、29家二级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17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开展检测,加上疾控机构,全省总检测能力已超过9万人份/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前述哈医大一院医生感叹。110年前,一场肺鼠疫由中俄边境的满洲里传入,沿铁路攻入哈尔滨,随后蔓延至整个东北,导致6万多人死亡。当时,国内公共卫生奠基人伍连德医生奉命赴哈尔滨处理疫情,他发明了简便实用的“伍氏口罩”、创立了隔离机制,拯救了东北。那场鼠疫历经半年,终结于来年的5月。



健言往期精选链接:“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幕后:利润高、追责难、刚需强
新常态下防疫:“基层担心被问责,就不断拧紧螺丝比比谁更硬核”
湖南郴州疑现“大头娃娃”:涉事儿童体检,官方介入调查疫情致儿童迟种疫苗,现在如何安全补种?“摸底”无症状感染者,9省市的流行病学大调查是如何进行的?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